2月9日晚7点35分,132人组成的南京援鄂医疗队一队抵达武汉天河机场。领队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用文字记录了这一刻:“在疫情歼灭战中,请相信,没有一个医护人员会退缩,没有一个生命会成为孤岛”。
南京援鄂医疗队一队领队、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
“这一仗不好打”
中国卫生:刚到武汉,您看到哪些情景,对于即将到来的救治工作有什么预判?
于成功:刚到武汉机场时,人山人海。来自全国的17支医疗队2000多位医务工作者都在等待接站、寻找行李。机场管理调度基本无序。我隐约感到,武汉的情况比想象的严重,这一仗不好打。
在机场站着等待了三四个小时后,我所在的南京援鄂医疗队终于上了接站的大巴。2月9日晚11点多,部分队员到达驻地。然而,此时医疗队的行李还没有找到。行李中有我们自备的有创呼吸机2台、无创呼吸机8台,除颤仪1台,中心监护仪1套,心电监护仪15台,7天的防护物资。这些医疗设备可是开展救治活动的基础保障。我一边嘱咐20多个队员在机场继续寻找行李,一边安排已经到达驻地的队员抓紧时间休息。所幸,行李最后都找回来了。而真正的战斗已经开始了。
中国卫生:到达武汉后,医疗队是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?
于成功:2月10日早上9点,稍作休整后的医疗队全员到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。这里是武汉市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专门改造的定点医疗机构,共有828张床位,将由17支援鄂医疗队分区接管。统一安排后,我们整建制地接管了拥有50张床位的E1-6重症病区。
兵贵神速,我马上带领医疗队队员们迅速熟悉病区、布置分工、进行院感培训、调试设备。2月10日晚6点,我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:“今天晚上11点开始接病人,行不行?”我说:“必须行啊,来之前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了。”2月11日凌晨1点多,E1-6重症病区已经住进了44个病人。
“团队的力量必不可少”
中国卫生:接诊第一批患者时,医疗队遇到了哪些状况?
于成功:这是一张遭遇战。来的病人没有任何基础诊疗信息。武汉当时提出“应收尽收”政策不久,病人大都是刚刚从社区收治或从其他医院转来的重症患者,医疗队队员们要逐个询问、登记病人的各种信息。当时的场景就像战斗一样,录入信息,轻症治疗,严重的上呼吸机。就这样,E1-6重症病区紧张、有序地开诊了。
中国卫生: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,医疗队采取了哪些方案?
于成功: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,国家提出“提高治愈率、降低病死率”的要求。按照国家制订的诊疗指南,医疗队边摸索、边治疗、边积累,随时判断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经过几天的救治,医疗队发现,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并非单纯的肺炎,多数都合并有基础疾病,多器官受损;新冠病毒发病较快,会迅速损伤肺部以外的其他系统。很快,医疗队探索出了“综合施策、精准治疗”的方法。首先,在救治中采取多学科会诊的模式,救治专家涵盖重症医学、呼吸、感染、麻醉等,综合各专业意见后再提出临床方案。其次,实行精准治疗,针对每一个个体对症下药,坚持“一人一策”。同时,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,除了E1-6重症病区的专家资源,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其他16支医疗队、武汉当地兄弟医院、大本营的南京鼓楼医院都是我们救治患者的依靠,不同病区、不同医院、前后方之间的会诊交流,为重症患者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截至3月7日晚,E1-6重症病区共收治重症患者76人,其中25人治愈出院,2人稳定后转走(透析患者稳定后需转到专业机构继续治疗),无死亡病例。(注:3月29日,E1-6重症病区患者清零。)
用点滴付出温暖患者
中国卫生:大多数患者的心理状况如何?
于成功: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,武汉当地床位极度紧缺,众多确诊患者无法入院只能在家等待床位,加之武汉封城,很多武汉人民内心都陷入恐慌、抑郁。我们收治的重症病人中,70%以上都有心理问题。
虽然有所准备,但是看到病人们的各种过激表现后,还是会被震撼。有的病人进来后,第一件事就是冲上去抢占床位;有的病人表现为抑郁,不愿意和医护人员交流;还有的表现出过激行为,甚至朝医护人员吐痰。
医疗队用自己的点滴付出温暖着这些内心受伤的病人。医疗队组队之初便纳入了心理科的医护人员,这些心理医生和护士们利用哀伤辅导、认知行为疗法、出院康复课程等,帮助一个又一个患者重回家庭、踏入社会。
“在E1-6重症病区,有个小伙子备受关照。小伙子刚进病房时,奶奶和母亲已经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离世,父亲正在另一个病区抢救、病情不容乐观,小伙子情绪低落,不愿意跟别人交流,对于治疗也不是很配合。得知消息后,医疗队队员们纷纷表示“一定要保住他”。在给予充分救治的基础上,团队心理医生、护士们轮番上阵对其进行哀伤辅导。小伙子已经转危为安,重拾生活热情,目前已经出院了。”
中国卫生:经过医疗队的努力,重症病区的救治情况如何?
于成功:随着前期存量的消化、后期新增确诊病例的减少,武汉患者治愈情况愈发乐观。现在,光谷院区有空床了。记得刚来的时候,828张床位的光谷院区总是登记多人在排队等待床位,如今总算是实现了“床等人”。
当前,武汉医疗救治物资管理的规范、有序、高效率,也让我们感到战胜疫情信心十足。刚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靠改造、靠借用,现在是要什么给什么。物资保障到位了,大家更有信心了。
同时,武汉一线和南京后方给予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支持也越来越浓厚,并且都已经落实到位。尽管大家到武汉都是奔着参与治疗来的,没有怨言,但是前后方的保障还是再次深深激励了大家。
3月29日,E1-6重症病区患者清零。
中国卫生:一些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离开,您大概什么时候撤离?
于成功:我们应该会是最后一批撤离的医疗队。E1-6重症病区内,病人病情重、病程长,目前团队已经有了成熟的救治经验,一定要等病人都痊愈出院后再离开。
3月31日,江苏医疗队平安返回,凯旋而归!
文/本刊记者 宁艳阳